浅谈信息学观点下的教学过程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  杨俊林

     摘要: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吗?在信息学观点下,不是,教师只是信息的传递者。信息转化成知识的过程、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利用线索主题实现信息到知识的重构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信息 知识 线索主题 重构

2014年4月15-18日,参加了在四川双流棠中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国际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高峰论坛》大会,有幸聆听了董玉琦、王吉庆、李艺等几位信息技术课标泰斗的讲座,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让我对教学过程有了全新的重新认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吗?在信息学观点下,不是,教师只是信息的传递者。

一、首先必须搞清楚的三个概念:

1.什么是信息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信息学奠基人、数学家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控制论奠基人维纳认为: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之一。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

柏拉图认为: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有用的。

3.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信息,并将其加工处理、升华,构建为自己的个性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行为方式。

二、信息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信息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可传递性,而且是有载体的,不可能独立于载体而单独存在,书本、图片、声音等各种媒体等都只能是信息的载体。

知识是个性化的,具有不可传递性。要想使一个人的知识对其他人也有用,那么就必须通过一种方法,使其他人能够认可、相信才能得到知识。

信息是相对离散的,而知识是有结构的。

2.联系

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变成知识。囤积大量信息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这些信息只有通过反思、启发和学习等过程被每个体予以有效处理,才能有用。

知识是有结构的信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其中那些零散的、分离的“知识”是无意义的,它们实际上已被组织成一个知识结构,这个结构中的骨干和脉络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和法则来承担的,而众多的、纷纭的事实知识都是“挂在”骨干上面的,——否则它们毫无意义;只有具备结构的知识才有价值,才能有效应用,只有这结构中的原理和法则才有迁移价值和迁移可能。

三、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信息学观点下的教学过程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将信息转变成知识,而“教学过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如何提高这种转化效率。

由于“信息是可传递的,而知识是不可传递的,知识一旦被传递就变成了信息”,所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是不能实现将信息转化成知识的任务,只能实现信息的迁移。这种方式很难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就是学生对大量信息的观察、梳理、判断,学习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学习的关键就是体验过程,而讲授法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体验,只有体验才能有感知、感受、感动、感悟。在体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道德结构。讲授法只能向学生传递信息。教育如果单单用这种方法,不能实现学生获取信息到知识真正转变。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上同一堂课,不同的学生获取到的知识却不一样的原因。

所以,必须改革现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构建一种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充分思考,有利于自我构建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模式,比如利用线索主题。教育应该是把信息转化成知识,而不是将知识转化成信息。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教师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从而主动地进行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精心创设课堂生活情境,利用线索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经历、体验并感悟,让课堂活动、思考、讨论、总结的主旋律,实现知识重构。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来讲,而是注重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以一条线索主题来串联信息,才能帮助学生梳理信息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将离散的信息重构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这样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才是牢固的、持久的。

如:在讲“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时,就以“家中计算机联网方式?”为线索主题,结合家中计算机的上网,从一台计算机开始如何才能一步一步“”到网上,通过一系列环环紧靠扣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最终形成一个“由近及远”的“网过程,以此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学生很容易接受,也能快速理解。

问题设计如下:

在讲“局域网的构建和网络配置”一节时,则是以“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排除”为线索主题,一步一步引导完成“网络配置”任务。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必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思考,去解决,这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合作探究的能力,由于问题设计都是前后关联的,都有其因果逻辑关系,也就自然地将知识联系了起来,实现了信息到知识的重构,

后记:信息学观点下,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信息传递者,信息转变知识的引导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信息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构、形成网络,能学以致用才能变成知识,教学过程设计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信息高效地转化成学生端的知识。